2009年12月6日,丸太太與丸大爺結婚了!
在日本太宰府神社舉行了傳說中的【神社婚】。身穿『白無垢』───就是以前曾在書上看到的日本傳統禮服,沒想到有生之年居然可以穿得到,太興奮了!
但在一場『混亂』下,結束了儀式。
因為丸太太的家人都不會講日文,而丸大爺家也剛剛好不會講中文;整場婚禮中,新郎新娘兼翻譯,靠大家比手畫腳中結束,現在想到還是會莞爾一笑,
算是一場搞笑又難忘的婚禮。
話說【不孕症緣來】,到底是怎麼回事?
丸太跟丸爺婚後童心未泯,我們還想到處去探索世界,享受兩人時光,還有人生的夢想,工作上的目標等等...,足足充實地過了兩年(就是避孕了嘛)。
嗯......其實以上為場面話,現在回想起來,總歸一句話就是───《對自己的身體太有自信了》。
以為年輕任何事情『大丈夫』,不孕當然與我們絕緣,不知道到底是哪來的自信。
※『大丈夫』:日文中的「沒問題」的意思。
天真以為懷孕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2012年開始有點緊張了。
身邊的人陸陸續續傳出好消息───寶寶誕生;熱心的親戚長輩們也不斷詢問..............
看著沒動靜的肚皮,這時才認真研究『如何懷孕的方法』,開始量基礎體溫,就是懷孕前的必做前置作業。
※量『基礎體溫』的方法:
把溫度計在睡前放在枕頭邊,一早醒來腳還沒踩到地,趁身體還沒亂動時,立刻將溫度計放入舌下做測量。
位置也有講究的,每天要放同一地方做測量,力求溫度精準。
把每天溫度變化寫在『基礎體溫表』上,就可以略知自己的排卵時間,小紅約什麼時候來,重點是───抓出『做功課的時間』。
萬一發現體溫變化不規則,去醫院或看中醫,都須要這張表。如果沒表,第一次看診,醫生也會請你下次備來。
換句話說,浪費第一次的看診費,而無法進行療程的機會頗大,這是經驗談
後來到醫院進行療程時,才發現自己早就是『不孕症患者』。原來現在的不孕症定義是.....
半年自己搞不出來,就是每個月都試,但無法順利自然懷孕者,就建議到醫院的『不孕科』檢查。
機率是這樣算的───自然懷孕每月機率15%,經過半年後15%*6=90%無法順利懷孕。覺得這種算法好嚴格耶!
丸太太一直以為是跟年紀大有關,大於35歲才算,對這個定義整個大吃一驚.....